這名患者能救過來真是個奇跡,肝破裂這么嚴重,血都快流盡了,還出現了DIC……”
回憶起去年底那次驚心動魄的搶救過程,荊門一醫肝膽胰外科Ⅱ病區?疝外科病區主任曾小川不禁感嘆。
“我們采取了左半肝切除+肝中靜脈修補術,并大量輸血、改善凝血障礙才保住了患者的生命,手術后第二天他就蘇醒過來,后期恢復也挺好。” 12月22日,一輛載著患者的救護車緊急停靠在荊門一醫急診科門口。
“患者65歲,昏迷,血壓測量不出,外傷,腹部疼痛2小時,多處肋骨骨折……”
出診醫生一邊匯報情況,一邊和急救人員迅速將車上的患者轉運到急救室。輸氧、輸液、心電監測、檢查,急診科醫護人員有條不紊,一切必須的急救措施迅速啟動。 急診CT檢查的結果讓人吃驚: 左側第5、6、7、8肋骨骨折,右側第5、6、7肋骨骨折可能,右側第7肋軟骨骨折,支氣管炎,肺氣腫,右下肺微小結節灶,心包少量積液……
最為嚴重的是:CT提示肝破裂可能,腹盆腔大量積液積血。
急診科馬上聯系了肝膽胰外科Ⅱ病區?疝外科病區主任曾小川,“患者失血太多,趕緊通知輸血科備血,通知手術室立即準備手術!”
此時,患者已經測不出血壓,隨時有生命危險,醫護人員馬上將其轉至手術室。
這是一名從漳河醫院緊急轉運來的嚴重外傷患者,因意外造成上腹部受到重創,不僅肋骨斷了好幾根,腹腔內部多個器官也受到嚴重傷害。外傷加內傷,尤其是肝臟大出血已經有2個小時,可以說是命懸一線。
手術室應急搶救預案啟動,麻醉科、普外科、ICU、輸血科近20人的救治團隊嚴正以待,展開營救。 當患者的腹腔被打開,呈現在大家眼前的是滿滿一肚子的積血。曾小川細細尋找出血點,發現患者肝臟表面有多處裂傷,鮮血正汩汩地往外冒。
要知道,肝臟的血液供應非常豐富,肝臟的血容量相當于人體總量的14%,成人肝每分鐘血流量有1500-2000ml。肝臟嚴重碎裂傷或合并肝門附近大血管破裂時,可發生難以控制的大出血,而引起致命的低血容量性休克,患者可能在救治過程中失去生命體征,喪失手術治療的機會。
“已損壞的肝必須切除。多備血。”
沒有絲毫遲疑,曾小川為患者急行左半肝切除+肝中靜脈修補術。該手術全程靜脈暴露,技術難度極高,再加上患者傷情重,術前腹腔出血多,凝血因子消耗過多,出現兇險的彌散性血管內凝血(DIC)。
DIC是一種非常危險而且矛盾的臨床表現,一方面由于人體凝血系統被異常激活,造成全身微血管出現微栓塞,另一方面當凝血因子被過度消耗就會導致全身性出血傾向。急性DIC極度危險,進展非常迅速,一旦患者血管和器官內微循環堵塞,極其容易出現生命危險,導致死亡。 這就是一場與死神面對面的博弈。
時間一分一秒過去,止血和輸血成為搶救成功的關鍵。曾小川及手術團隊,頂住壓力,以最快的速度精確實施靜脈修補手術。手術室護理團隊分工合作,短時間內共為患者輸注紅細胞、血漿、冷沉淀等各類血制品15000ml。而一個成年人的血液總量是4000-5000ml。
在大家的共同努力下,成功修補破損的肝臟,并將肋骨骨折采取了外固定治療。術后患者轉入重癥醫學科繼續治療。
“他醒了!他醒了!”
經過一整夜的輸血、補液、抗感染、營養支持等對癥治療,患者生命體征穩定,第二天上午就奇跡般的蘇醒了。 后續治療。后期他的肝功能恢復正常,切口愈合良好,1月16日痊愈出院。 “這名患者可以說是九死一生,在搶救過程中,醫院多學科協作,反應迅速,配合默契,整個救治過程平穩有序、科學高效,大家用精湛的技術和應急救治經驗,成功挽回了患者的生命。”曾小川總結說。
|