強縣就是縣域經濟的“優等生”“尖子生”。強縣引領帶動,不是說等著強縣來引領帶動,各縣(市)既要學習先進的經驗做法,也要發揮自身主觀能動性,因地制宜走差異化發展、特色發展之路。 日前召開的全省區域發展布局暨縣域經濟工作推進會,及省委、省政府印發的《關于加快全省縣域經濟高質量發展的意見》,均明確提出將在湖北全省實施縣域經濟發展“百強進位、百強沖刺、百強儲備”戰略。 百強進位,就是支持大冶、宜都、仙桃等沖刺全國五十強,支持潛江、棗陽、漢川、枝江爭先進位。百強沖刺,就是以全國縣域經濟排名中第二方陣的5個縣(市)為第二梯隊,對標“全國百強縣”,持續縮小差距,加快沖刺。百強儲備,就是從全省高質量發展重點縣(市)、區域經濟強縣(市)中,選擇部分產業韌性較強、發展潛力較足的縣(市)作為第三梯隊,支持其在“中部百強縣”中創優爭先,奮力向“全國百強縣”邁進。這樣的謀劃部署,指向明確,就是進一步釋放強縣對全省縣域經濟發展的帶動力、引領力。 強縣就是縣域經濟的“優等生”“尖子生”。從相關數據發布來看,百強縣之“強”,體現在地區生產總值、規模以上工業增加值、人均GDP、研發投入占比、萬元GDP能耗等一系列指標上,綜合來說,就是經濟實力、增長潛力、富裕程度、綠色發展等。強縣的引領帶動作用之所以重要,有這么幾個方面:強縣的發展,不是一朝一夕實現的,無不是在長期打拼中積累底子,形成了可資借鑒的不少經驗;百強縣的一個鮮明特征就是地方特色產業,對內帶動和輻射農村腹地,對外聯接周邊甚至更廣闊的市場空間;全國一些強縣的經濟發展,突破地方區域分割、市場分割的藩籬,實現了與區域中心城市和周邊城市的協作分工,成為多元對接資金、人才、科技和信息資源的重要通道和載體。 我省百強縣數量雖中部領先,但均在70位之后。思考“百強進位、百強沖刺、百強儲備”梯隊的深意,就要明白,釋放強縣引領力、帶動力,前提是一些有基礎、有代表性的縣(市)還要加快發展、提升能級。所謂進位、沖刺、儲備,就各地發展現實來說,是分層次的進取突破,是結合現有發展水平有信心、有底氣追求的目標;就時間狀態和實踐過程來說,分屬不同梯隊的縣(市),不存在誰先誰后行動的問題,都要第一時間抓緊向高處攀登,形成整體性推進的氛圍。無論進位、沖刺、儲備,挑戰都更大、任務都更重,沒有捷徑可走,只有經歷一番寒徹骨,下一番非常之功,發力真正把優勢發揮出來、潛力挖掘出來、把短板弱項填平補齊,強縣才能“強”得有含金量。 強縣引領帶動,不是說等著強縣來引領帶動,各縣(市)既要學習先進的經驗做法,也要發揮自身主觀能動性,因地制宜走差異化發展、特色發展之路。強縣引領帶動,各縣域全面發力、協同發力,湖北縣域經濟才能整體性更上層樓。
|